工信部再发声!前沿技术为司法服务插上信息化“翅膀”
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明确到2030年,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,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。

 

区块链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在各领域实现普遍应用,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业集群,产业生态体系趋于完善。区块链成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,发展数字经济,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。

《指导意见》指出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,其一就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、存证取证、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务领域,加快应用创新,支撑公共服务透明化、平等化、精准化。

 

当前,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,在防伪溯源、供应链管理、司法存证、政务数据共享、民生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区块链应用。司法行业是区块链深度应用的领域之一,区块链技术有利于社会营商环境建设,推动各部门衔接交流。

 
 

●区块链的技术特性●

区块链在司法界是非常热的词。从技术本身来说,它是一种分布式存储技术,是用存储的冗余性换取非常强的不可篡改性。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技术创新融合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化、透明化连接形成新的信任机制。

 

区块链技术具有以下特点:

一是去中心化。区块链没有中心管制,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,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、传递和管理。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。

二是开放性。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,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,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,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,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。

三是独立性。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,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,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、交换数据,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。

四是安全性。不能掌控超过51%以上的数据节点,就无法修改网络数据,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。

五是匿名性。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,各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,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。

 

●司法存证成区块链落地重要场景●

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,与电子证据存储需求天然契合。区块链技术给电子证据加了可信的时间戳,据此可以认定电子证据的产生环境和产生时间,为电子证据的存储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源,规范了数据存证格式,保证了数据存储安全和流转可追溯。

 

从2018年开始,最高法及各地法院就开始积极推进区块链+司法领域的实践。

 

2018年,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,首次承认了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用于互联网案件举证的合法性,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法领域的重要一步;2020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,区块链也频频亮相。报告强调,推动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。建成全国统一司法区块链平台,创新在线存证方式,推动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、存证难、认证难问题。

 

2018年9月,杭州互联网法院上线全国首家司法区块链。司法区块链让电子数据生成、存储、传播、使用全流程可信。2019年10月,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始推行首个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(司法区块链的“2.0版”),实现了网络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全流程记录、全链路可信、全节点见证、全方位协作。

 

2018年,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了“天平链”,“天平链”解决电子数据存证难,认定难的问题,大幅提升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和司法审判效率。

 

2019年3月,广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“网通法链”智慧信用生态系统,该系统包括“一链两平台”,即司法区块链、可信电子证据平台、司法信用共治平台。

 

随着最高法的牵头指引,加速推进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落地。各法院在区块链的司法应用领域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,并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
 

司法,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,而区块链与司法的结合则是区块链应用的风向标。可以预见,随着电子数据相关的业务需求不断的反馈与表达,区块链技术将在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中被反复考验,获得全新的助推力,在司法乃至其他的行业中释放更多的价值。

 

未来已来,区块链+司法还有更多想象空间。

 
浏览量:0
发布时间:2021-06-25 10:24

NEWS

新闻动态